發布時間:2023-01-31
張香桐(1907年-2007年),國際著名神經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新中國神經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國際上公認的樹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中國針刺麻醉機制研究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被譽為2000多年來對神經生理科學發展最有貢獻的人物之一。
張香桐常自比仙人掌,他說:“仙人掌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生長、開花。它不怕干旱酷熱,牢牢扎根在瘠土、砂礫中,堅忍不拔,生機勃勃,不時綻出艷麗芬芳的花蕾來。我認為搞科研工作也好,搞其他任何工作也好,要做出成績來,就要有這種‘仙人掌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一個人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可以找到他所能做和應該做的工作?!彼约阂蚕裣扇苏埔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無論在怎樣艱難的條件下,都能開展工作并有所成。
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我們熟悉的星空之中,有不少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它們在既定軌道上遨游,永遠閃耀蒼穹。這其中,有張香桐的名字,就是青年科學家要追的兩顆“星”。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李毅說,在實驗室休息間隙,他們會聚在一起聊這些閃亮的名字,講講老一代科學家年輕時的傳奇故事。在這群年輕學霸的心里,也有著各自的學術“偶像”。
因為留過學,李毅格外關注“先生們年輕時掀起來的‘歸國潮’”。
“新中國剛成立時,有的先生放棄了優渥的薪資,排除萬難歸來,也不求青史留名。他們中有的需要輾轉萬里繞道數個國家,有的需要借學術會議之名才能脫身?!崩钜愕摹皩W術偶像”——我國腦科學的奠基人張香桐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那一年,面對一些發達國家的封鎖,張香桐留下多年存款和大量藏書,先去丹麥哥本哈根做學術報告,再轉道芬蘭,滯留大半年的時間才等到去蘇聯的簽證,后來經列寧格勒(現為圣彼得堡)才順利歸國。
李毅覺得,當時張先生拋開所有的“身外之物”毅然回國的樣子很酷,“他的個人用品只帶回了一臺打字機,一件風雨衣,但神奇的是,在友人的幫助下各種先進的電生理實驗設備卻帶回了六大箱,這為當時在一窮二白環境里開創中國腦研究的天地注入了強心劑?!?/p>
對這些青年科學家們來說,“追星”的方式大都與科研攻關有關,在對科學的探索中與老一輩進行“跨時空的交談”,用實際行動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用奮斗用成果讓自己的表態“擲地有聲”。
在李毅的辦公桌里,珍藏著一本《腦研究的崎嶇道路》,扉頁里有作者張香桐的親筆簽名。書中,張香桐記載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心路歷程。
這本書讀久了,李毅仿佛親眼看到這樣的場景:張先生即便年近六旬,但為了取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卻依然“以身試針”,在身上扎了數十根針長達一個多小時;李毅也好像親耳聽到那段經典對話一樣:張先生的保姆問他“為什么要自討苦吃”,張先生笑著說:“以我一人之痛,可能使天下人無痛,不是很好嗎?”
李毅還記得自己初到研究所時,總能看到或聽到張先生的這句名言,“剛開始心里覺得這是一句‘大話’,因為疼痛研究到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攻克?!钡钊肓私鈱嶒灥那耙蚝蠊?,李毅深感震撼。
他也開始嘗試給自己針灸,感受到的是“輕微的刺痛”,復雜的感受在于運針,他記得書里清晰的字眼描述:“在運針的時候需要捻,是一種酸、麻、痛、脹,這樣一種非常復雜的感受?!彼洺O胂髲埾壬谑中g臺上經歷60根針的運針后疊加在一起的那種酸麻痛脹,也經常想象張先生在實驗室里解析成功針灸麻醉鎮痛機理的那份喜悅。
如今,李毅仍在延續著張先生關于感覺和運動的部分研究工作,“當了解張先生的故事后,研究的信念和使命感更強了?!?/p>
這些青年科學家在提起老一代科學家時,似乎很少用“前輩”這樣的稱呼,更習慣用“先生”“老師”“教授”這樣的字眼。他們形容這是“習慣”,“科學不需要論資排輩,探索之路永無止境,有先生引路,便有后生可畏?!?/p>
時移勢易,但精神一脈相傳。在這些青年科學家眼中,目前手里所做的科學研究依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他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也在傳承并弘揚老一代科學家的榮光。
最近,李毅所在的研究團隊則忙著繪制大腦的地圖,“我們知道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即使是一個腦區繪制出來都會像森林一樣。再經過10年左右,這些研究成果也許就可以大規模地應用到臨床,例如能夠幫助那些癱瘓的病人重新站立甚至行走?!?/p>
李毅很高興地看到,一些突破性的科學成就背后,有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他們中有的人年紀輕輕就能“挑大梁”,“比如最早出來的兩只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就是我們所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劉真參與主要研制的,當時他們在一個偏僻的小島上,用比較短的時間就攻克了這個國際難題,這難道不酷嗎?”
科技星光,熠熠生輝。百年信仰,永世傳唱。
這群喜歡仰望星空的青年科學家們相信,以后會有更多更年輕的科學界新星出現,不斷用科研成果璀璨未來、驚艷世界。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戴月婷 2023年01月16日 08 版
http://zqb.cyol.com/html/2023-01/16/nw.D110000zgqnb_20230116_1-08.htm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1/16/content_Mbb7gEIn.html